哪些人適合嘗試Linux發行版?|Linux發行版十年使用心得
想想自己從大學開始到現在,從接觸 Fedora,到桌機是 Windows 而不常用的筆電改用 Fedora,到前幾年連桌機都換成 Fedora 並正式擺脫 Windows;過程中也見證了 Linux 各家發行版的 GUI,是如何地變得成熟而到達能開箱即用的地步,甚至如今已經可以透過 Steam 無痛地玩許多遊戲,實是感觸良多。
於是想用幾篇文章記錄一下這十年使用的心得,並以自己的角度出發,試著提出建議給有意願擺脫 Windows 束縛,曾經想過轉移至 Linux 的朋友。
什麼是 Linux?發行版又是什麼?
那麼在一切開始之前,免不了要介紹 Linux 本身與發行版的差異(雖然我覺得以一般使用者的角度來說只需要認識發行版就夠了)。
Linux
簡言之,可以想像成 Linux 是核心功能,發行版本則是基於這個核心功能經由不同包裝後產生的作業系統。概念有點類似 Android,不同家公司的 Android 手機雖然核心系統都是 Android,但卻因為是各自的包裝與修改、加入自家 APP 或是調整 UI,產生了不同的樣貌。
若對 Linux 的詳細介紹有興趣,網路已經有很多寫得更好的專文,在此就不獻醜。這邊引用幾個有公信力的文章來源:
發行版
沿用剛剛手機與 Android 的比喻,發行板就像是各家廠商在 Android 之上「加料」最後做出來的手機。
不同發行版會有自己的風格,如我自己在使用的 Fedora ,是 Red Hat 公司作為自家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的上游實驗場域存在,因此其中包含的軟體都會很新;Ubuntu 則是追求開箱即用,因此在安裝過程中可以選擇預先許多媒體解碼器以及常用軟體,或是第三方的專有驅動程式(如 Nvidia)。
想知道到底有多少發行版本可以看 DistroWatch 網站
與其他作業系統如 Windows、macOS 的差異
「Free」
在我從 Windows 轉過來 Fedora 之後這段時間,我自己真切感受到 Linux 發行版與其他作業系統最大的差異就是「Free」。
這個 Free 的淺層意義自然是免費——我知道很多 Linux 專家會想吐槽這點,但說真的與 Windows 比起來,這真的是讓我感受最深刻的一點——像是你換電腦完全不需要額外再買一套 Windows,或是去原價屋組電腦之後也不用額外再買 Windows,通常都可以省下幾千元。
而且,我覺得這個淺層意義在「不必被作業系統商強迫軟硬體結合」這件事情上(例如只能在 Apple 裝置上使用 OSX 或是限制你只能在特定裝置上安裝 Windows 11),也體現了「Free」的深層意義:自由。
這裡的自由意味著程式碼是公開且可以被自由修改、散佈而無須任何人同意,雖然這層意義對於普通的使用者來說可能沒有特別的感覺,但這正是 Linux 發行版可以如此開枝散葉、豐富多元的原因。
自訂性高
由於整個核心乃至系統是公開程式碼,有能力的人就會知道改了哪邊可以影響系統的樣貌,進而開發出工具讓更前端的使用者能夠去調整系統。因此 Linux 發行版的自訂性幾乎都很高,系統的顯示字體、圖案都可以改,桌面的配置方式也可以改,不喜歡視窗的縮小鍵?那就隱藏吧!想要視窗的關閉在左邊?那就改掉吧!
只有社群沒有客服
大部分的發行版因為沒有營利也不需要授權就能安裝使用,所以也不會像微軟或是蘋果那樣,會有個專門的客服部門給你問。取而代之的是社群、各種論壇與社團,遇到問題沒有客服信箱與電話,只能去網路上發問或查找。
但我覺得這一點其實也沒差很多,在網路發達的現在,誰不是遇到問題就先去問朋友或是丟 Google 查呢?
哪些人適合嘗試看看呢?
不同的人使用 Linux 發行版的過程中都有不同的感受,自己在使用 Fedora 的過程中也不是毫無問題,這邊分享自己的一些觀察與心得紀錄給大家參考。
可以用瀏覽器解決一切的人
在這個連 M$ Office 都有線上版的時代,有很多公司都已經把自己的服務上到雲端,僅使用瀏覽器就能處理很多事情。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個輕度電腦使用者,而且幾乎也都只有使用瀏覽器來完成想做的事情,那麼或許也能考慮轉用同樣可以安裝 Firefox、Chrome、甚至是 Edge……等瀏覽器的 Linux 發行版。
像我平常用電腦就是收收信、看看 Youtube、聽聽 Spotify 而已,偶爾用 Steam 玩個遊戲這樣,在 Linux 發行版上這些事情都能做到。
喜歡自己探索未知領域與解決問題的人
目前 Linux 發行版的介面已經非常成熟,但畢竟是不同系統,勢必都需要適應期,這期間遇到的問題幾乎都要靠自己上網查詢解決(除非剛好有認識會用的人),那麼有沒有自己解決問題的動力就很重要了。
能順暢閱讀英文的人(或是使用 Google 翻譯)
比較有名的 Linux 發行版都有很多漢語使用者,網路上也很多資源可以看,然而有時候遇到比較刁鑽或不常見的問題,搜尋英文還是比較快能獲得解答。
有多出來的閒置電腦或筆電的人
在其他系統上雖然可以透過虛擬電腦(如 Virtualbox)、或是製作 Live USB 試用,然而有些問題並不是短時間內試用就會發現,安裝雙系統則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門檻過高。所以如果有多出來閒置的電腦或筆電,直接整個重灌成 Linux 發行版然後試用幾個月,是最直接也是最好的方式。
哪些人不適合呢?
這邊列出幾個我認為轉移過去的關鍵痛點,這些痛點或許經過更複雜的步驟之後可以被解決,但畢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,大家可以自行斟酌看看。
付費軟體依賴者(尤其是影音相關如 Adobe)
由於 Linux 消費者端的使用者市場小,付費軟體公司通常不會提供 Linux 發行版的安裝版本,常見的 Adobe 影音軟體就是其中一例。若你平常很常使用這些軟體,可能要先看一下官方是否原生支援安裝在 Linux 發行版,若不支援,考慮到轉移之後要在解決安裝問題上花費的時間成本,那麼繼續使用你現在的作業系統可能是比較好的。
當然 Linux 的生態中,各種軟體幾乎都能找到類似的替代品,如 GIMP、Inkscape、Blender、LibreOffice……等等,只是換用不同軟體的時間與學習成本也要考慮進去。
重度電腦遊戲玩家(尤其是非 Steam 使用者)
因為 Valve 的努力,有許多 3A 遊戲大作已經能無痛透過 Steam 直接在 Linux 發行版上遊玩,但還是有遊戲不在相容範圍,若轉移過去發現 Steam 的收藏有大部分都不能玩的時候,心裡也會覺得很崩潰吧。至於不是 Steam 的玩家就不用考慮了,手動安裝 Windows 遊戲在 Linux 發行版裡面目前仍是一個高門檻事務。
至於雲端遊戲串流服務(如 GeforceNow)要看各家廠商的支援程度,這部分我就不是很了解。
電腦版 LINE 依賴者
在 Linux 發行版中,可以透過 Chome 或 Chromium 的擴充套件使用 LINE,但只有基本功能,使用體驗無法等同桌機版的 LINE,若需要時常使用這些只有桌機版才有的 LINE 功能,就不建議轉用 Linux(但其實透過手機使用就好了)。
後記
大概就是這樣。
若真要說,我當然希望每個人都應該嘗試看看。畢竟 Linux 發行版是自由且(幾乎都)免費的,就算試了之後不喜歡,你隨時可以放棄。這篇文章只是提出一些建議,以及紀錄在我自己的使用心得來說,哪些人比較可以無痛嘗試、哪些人在轉用 Linux 發行版的時候可能會遇到更多困難。